• 服务邮箱 service@yyshc.cn

  • 微信号码 scrbs-news

未来服务探索

商务部:未来将继续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 推动服务业领域扩大开放

       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指出:我国拥有14亿人口,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去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近六成,而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特别是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循环弱化,国内大循环动力相对增强。钱克明说,大国经济的优势就是内部可循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顺应经济发展客观规律,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更好发挥国内大市场的优势,充分挖掘内需的潜力,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也带动世界经济的复苏。”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钱克明说,国内国际双循环有机统一,相互促进,这次疫情暴发以后,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积极帮助企业复工复产,中国创造成为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的重要力量。在全球直接投资大幅下降背景下,中国吸收外资已连续6个月实现单月正增长,一大批医药、汽车、直升机、食品等大项目正在落地,这些正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生动实践。未来首先将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为各国创造更多共享中国市场的机遇。同时,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钱克明说:“今年我们再次缩减了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区域审批设立的外资企业比例已经不足1%。未来我们将继续缩减负面清单,推动服务业的领域扩大开放。”

       我国将进一步提升开放的平台,加快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抓紧落实总体方案,推动取得早期收获。加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新提升,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做好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工作。此外,我国还将进一步完善开放规则。钱克明表示:“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坚定地实施自贸区战略,与有意愿的国家建设高标准自贸区,推动年内签署21批的自贸协定,力争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落实好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推进制度性开放,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

       在双循环模式下,我国经济建设大踏步前行。接下来,如何进一步增强经济内循环力量?促进外循环发展的过程中,外商企业又将以怎样的方式,踏入我国经济发展的“加速度”跑道?来自普华永道的最新全球消费者调查显示,尽管受到疫情和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但是仍然有超过一半的家庭比一年前消费水平更高。普华永道全球主席罗浩智认为,随着进口的快速增长,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后全球经济的复苏,这种巨大的消费市场也会提供更多的而且非常急需的动力,进一步促进消费,发展经济正是提升经济内生循环力量的重要动力。“中国的增长不仅对中国有利,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中国消费的增长可以对全球经济增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罗浩智说。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中,作为国内循环的外延和补充,国际循环则起着带动和优化的作用。在采埃孚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沃尔瀚宁·施艾德看来,双循环战略也可以提升跨国企业追求以当地为中心、以当地为全球的能力。沃尔瀚宁·施艾德说:“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当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放弃在其他地区的发展,实际上恰恰相反,像采埃孚这样的企业可以用更多的选择资源,优化我们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布局,去提升我们整体运营的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对全球社会作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在双循环模式下,外商企业纷纷扎根中国市场。以星巴克为例,到目前为止,他们在中国100多个城市开设了超过4700多家门店,中国成为星巴克全球两个最大的市场之一,同时,他们仍以每15小时开一家新店的速度,持续扩大在华门店规模。星巴克总裁、首席执行官凯文·约翰逊表示:“我们坚定地认为跨国企业在中国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增长的新发展格局中大有可为。中国的市场重要性,已经不仅仅因为其巨大的体量,而是更多地体现在中国作为全球创新引擎的重要角色,努力以创新引领行业变革,靠企业作为双循环的节点,利用中国的竞争优势提速全球增长是义不容辞的,也有独特的优势。星巴克就是其中的表率,今年3月星巴克投资了约1.3亿美元在中国打造一座咖啡创新产业园,这是星巴克在美国以外最大的一笔生产性的战略投资。”

       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外商企业开始积极参与到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踏入中国经济发展的“加速度”跑道。江森自控全球董事长、首席执行官乔治·奥利弗表示,中国在发展以消费和创新为驱动的经济,同时致力于进一步开放,江森自控全力支持中国的新发展格局,愿意为这样一个过程提供帮助。“今天我们在中国有8个制造工厂、9000多名员工、3个研发中心、160个分公司和我们在中国亚太区总部,我们期待在未来能够进一步扩大我们在国内供应链的布局,提高我们在国内研发的投入。江森自控有信心在中国可持续城镇化、数字化经济和国内的创新方面参与中国的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新时期我国服务业发展经验与未来趋势

下一篇:没有了

联系邮箱

website@yyshc.cn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