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氢能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攀枝花举行 共话氢能产业发展前景,现场签约37.64亿元

  • 发布日期:2024-11-24
  • 浏览器次数:0

7

      11月22日,2024中国氢能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攀枝花市氢能产业投资推介会在四川攀枝花举行。从会上获悉,2024年我国绿氢项目规划建设明显提速,截至11月,已累计规划建设绿氢项目超400个,对应电解槽需求达到72GW,合计规划绿氢产能突破800万吨/年。会议现场,攀枝花市发布了新一轮新能源或氢能产业支持政策、行动方案,集中签约纳欧氢电年产万吨光解水制氢项目、国氢科技氢能示范合作项目等共8个氢能项目,总投资37.64亿元。

    “回望2024年,对于我国氢能产业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何为不平凡?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兼氢能分会会长魏锁介绍说,今年,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持续完善,一年来共发布国家级氢能产业支持政策20余项,涵盖了标准制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示范推广、设备更新等多个领域。此外,今年,氢能产业还呈现出绿氢项目规划建设明显提速,制氢设备呈多元化发展态势,氢能示范应用在各领域全面铺开等特点。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我国已累计规划建设绿氢项目超400个,对应电解槽需求达到72GW,合计规划绿氢产能突破800万吨/年。在示范应用方面,截至今年10月,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量突破22790辆,全国累计建成加氢站507座,规划建设掺氢纯氢管道里程近8000公里。魏锁表示,目前,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已从推动关键环节技术攻关和交通领域先导示范,向开展全产业链技术突破和多领域规模化应用转变,产业链各环节技术研究也从整机制造向核心材料研发、应用技术研究与基础研究逐步深入。

        产业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魏锁说,当前,我国氢能产业仍处于培育阶段,还面临着配套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尚在建设完善之中、产品材料技术指标性能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市场规模还未形成、应用成本高等问题,需要通过技术研发攻关来破解。如何破解氢能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活动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陈学东,中国科学院过程所研究员段东平分别以《我国氢能储运装备技术进展》和《光解水制氢是绿氢发展之路》为题,进行了专题报告分享。此外,现场设置了“氢能多元化场景应用”与“电氢融合创新发展”两个分会场,专家学者、行业精英、企业代表们围绕前沿技术探索、基础设施完善、应用领域拓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度探究。

        在四川,攀枝花是全省氢能领域起步早、基础实、态势好、空间大的城市之一。具体而言,攀枝花市氢气来源丰富,全市水、风、光发电装机707万千瓦,占全市发电总装机的91%,为大规模绿氢制备提供了优势条件;全市氯碱、焦化等工业副产氢理论产能6.3万吨/年,目前可利用产能4100吨/年;拥有丰富的钒钛资源和国内最完整的钒钛产业链,具备大规模制造氢气瓶、储罐、整车等装备的条件,能为电解水制氢装备、氢燃料电池、钒钛基储氢等提供材料保障;应用场景丰富,钢铁冶炼、交通运输(矿用车)、发电等领域有大量用氢需求。攀西地区首条氯碱制氢提纯生产线建成,国内首座管道输氢母子加氢站已实现跨市输送,攀枝花氢能产业园正式揭牌......近年来,攀枝花市在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逐步向“氢能产业示范城市”迈进。会上,攀枝花市再为氢能产业发展“加码”,发布了新一轮新能源或氢能产业支持政策、行动方案,重点推出氯碱化工副产氢提纯制氢(液氢)、可再生能源制绿氢项目、氢能重卡(矿卡、机车、无人机)示范应用、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园等4个代表性项目。

        此外,活动现场,攀枝花市集中签约纳欧氢电年产万吨光解水制氢项目、国氢科技氢能示范合作项目、制加氢及综合能源项目、氢能应用项目、氢能专用车采购合作项目、观音岩水电站水光氢储综合示范项目、液氢基础设施项目、绿氢综合示范应用及新型氢能装备制造项目等共8个氢能项目,总投资37.64亿元。攀枝花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红利”促“创利”,用好共同富裕试验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氢能产业示范城市等“金字招牌”,全力以赴开辟“机遇共享”空间;以“潜能”增“动能”,围绕氢能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示范应用、产品中试等,全力以赴打造“氢能示范”基地;以“亲商”换“富商”,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全力以赴厚植“共进共赢”沃土。


运营邮箱

coo@yyshc.cn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微信咨询